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各种中草药的功效与用途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各种中草药的功效与用途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什么是中药的归经?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?
中药的归经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:
归经是指对于一定脏:腑经络病证所起的特殊治疗作用。它是根据药物的疗效,结合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理论及四气五味归纳出来的,並指导临床用药的一种规律。
例如:黄芩清肺热,干姜温肺寒,故二药皆入肺经。治疗时便可根据肺的寒热而选用之。五味入五脏;菊花主入肺经,兼入肝经;柴胡可清肝经及心包经热;木通能上清心窍,下泄小肠,治心烦尿赤等等。
可见,中药的归经对指导临床用药有积极意义。
以上分析供参考之。
回归大自然:中医天人合一,人体生命属于自然力,在小自然应大自然同步信息中,对应体活力循环,人体经络就象植物根系样扎在土里,种子,信息功能是植物生命循环:如果我们的经络个个被阴所堵,人体就会生病,治病用植物中的(比如:果:叶:杆:根等)富含光能气的阳气部分为药,来对应人体生命的自然链接。归经就是:由于阴堵经络,大小自然运化循环有障引起体内光能气不足而病,中药起到补泻作用,和拉阴,结,粒,入土的信息作用。达到了舒通经络,使病阴气排出体外,经络畅通,恢复了经络自动化纳:排运化循环程序管理作用。阴阳自然平衡,病痛自然消除,真正达到了治疗效果,那才是真治病,治病没有经络的参与,离开了纳与排都谈不上治病,只是盖,压散,转移病气。带来恶性循环,俗语说得好::学医不懂经络,开口:动手便是错。:人体有规律,大自然有大规律,任何高医手段治病都不如预防,当下应以预防为主,遵重大小自然规律!不犯贪嗔痴慢的错说,生活中常规范自己行为,远离邪淫,重视德行,珍爱生命,天人要合一,行在道德中,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病苦。回归大自然:永远回归大自然!
中药的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。比如黄芩、夏枯草同样是寒性药物,虽然都具有清热作用,但黄芩偏于清肺热,夏枯草偏于清肝热,各有所长。再有像人参、鹿茸都是性温的补益药,但鹿茸以补肾为主,人参以补脾为主的不同。因此,将各种药物对机体各部分的治疗作用进一步归纳,使之系统化,这样便形成了归经理论。
中医归经理论是以脏腑、经络学说为基础,以所治具体病症为依据。中医认为,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,经络能沟通人体内外表现。在病变时,体表的疾病,可以影响到内脏,反之,内脏的病变,也可以反映到体表。因此,人体各部分发生病变时所出现的证候,可以通过经络而获得系统的认识,如肺经病变,每见喘、咳等;肝经病变,每见胁痛、抽搐等。同时根据药物的疗效与作用部位、经络结合起来,可以说明某药对某些脏腑、经络的病变起着主要医疗作用,如苦杏仁、桔梗有止咳平喘之功,而喘咳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,所以说苦杏仁和桔梗归肺经。由此可见,归经理论,是具体指出药效的所在,是从疗效观察汇总总结出来的。
归经对临床的指导意义
1、掌握归经,有助于临床辨证用药,提高用药的准确性。如外感热病,热在气分,当用石膏、知母等气分药,清热泻火,生津止渴。若热在卫分,当用银花,连翘辛凉解表,清热解毒。
2、掌握归经理论有助于区别功效相似的药物。如头痛,其原因有很多,疼痛的性质和部位也各不相同,羌活治太阳经头痛,葛根、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,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,吴茱萸治厥阴经头痛,细辛善治少阴经头痛。
3、运用归经理论,还要根据脏腑经络学说,注意脏腑病变的相互影响,恰当选药。
由此可见,应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可起到“有的放矢”,提高临床疗效。
参考资料:《中医基础理论》
(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伦俊杰提供)
欢迎关注“逸仙药师”,内有关于各种疾病合理用药的文章!
中药的归经,模仿现代的说法,叫做靶向治疗。
只不过,中药归经这种靶向和西医的靶向治疗不同,西医的靶子很小,一个细微的点,中医归经的靶子,是一片。
经络的概念打个比方,像是一个可以交叉的格子,经络就是这些格子线,而交叉点就是治疗点。所以中医有君臣佐使,各种药物的交叉,就能解决问题。
对比而言,西医的靶点,就是找到这些点本身,而中医的归经,就是不管你的点在那里,我只需要知道那些经络有问题就行。经络循行、相交之处,就是药物发力之处。
所以中医治病,看似柮,实则大巧。不明不白,药已经到位。
中药的相互作用有哪几种情况?
中药互相作用在中医就是中药配伍问题,中医治病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,用药讲究配伍禁忌,因此准确掌握药物的互相作用至关重要。古代医家把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配伍关系总结为七个方面,称为药物的”七情”。即单行,相须,相使,相畏,相杀,相恶,相反。
单行指用单味药治病,即病情比较单纯,选用一种针对性强的药物即能获得疗效的时候使用。
相须即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,可以增强其原有疗效。如石膏与知母配合,能明显地增强清热泻火的治疗效果。
相使即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合应用,而以一种药物为主,另一种药物为辅,能提高主药物的疗效。如补气利水的黄芪与利水健脾的茯苓配合时,茯苓能提高黄芪补气利水的治疗效果。
相畏即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,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。如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和消除,所以说生半夏和生南星畏生姜。
相杀即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。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性或副作用,所以说生姜杀生半夏和生南星的毒。相畏、相杀实际上是同一配伍关系的两种提法。
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,一种药物与另一药物相作用而致原有功效降低,甚至丧失药效。如人参恶莱菔子,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。
相反即两种药物合用,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。如“十八反”、“十九畏”中的若干药物。
中药配伍应用是通过很长的实践与认识过程逐渐积累丰富起来的,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。使用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,让药物配合发挥更好的疗效,避免禁忌,以防出现不必要的麻烦。
药事网权威解读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抄袭必究。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各种中草药的功效与用途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各种中草药的功效与用途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