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通光散是什么药的问题,于是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通光散是什么药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农村老话说“一二人烟散,三四持一半”,到底是什么意思?
农村有句老话叫做“一二人烟散,三四持一半”,讲真这句老话实在是太老了,只有80岁靠上的农村老人,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阅历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。
当我请教老人这句话的意思时,老人说下面还有两句,完整老话是这样的:“一二人烟散,三四持一半,五六风景年,七八水来淹”。
在过去农村种地都是靠天吃饭,为了趋利避害,人们在节日的时侯,通常用祭天的方式祈祷预测来年的收成。
后来人们通过长时间的观察,发现八月十五这天天气的变化与来年的收成息息相关。
比如“八月十五云遮月,正月十五雪打灯”。意思是说八月十五这天如果是阴天,那么等到来年的正月十五会下一场大雪。下雪有利于小麦过冬和入春后的小麦墒情,下雪预示着来年小麦丰收。
“一二人烟散……”这句俗语也和八月十五有关系。
农村老人为了预测来年的收成。在八月十五这天夜里,把一根三尺长(相当一米)的木棒立在院子当中。
等到了子时,也就是现在半夜12点时候,人们通过观察院中所立木棒影子的情况来预测来年收成。
假如院子所立木棒在月亮照射下的阴影有一到两寸,那么来年将是个大旱之年。
一二人烟散,三四持一半,这是测时间,就是现在的手表和闹钟。
过去一天叫12个时晨,子“鼠”,丑“牛”,寅“虎”,卯“兔”,辰“龙”,巳“蛇”,午“马”,未“羊”,申“猴”,酉“鸡”,戍“狗“,亥“猪”。晚上叫更,一更,二更,三更,四更,五更。
一更,二更,大家都睡觉了,叫做人烟散,三更,四更各一半,过了四更的时候,天开始亮了,晚上一半,白天一半。到了五更,天全亮了,称五更早晨。子“鼠”时,为半夜,称深更半夜,到了卯“兔”时,称寅卯不通光,到了巳“蛇”时,称大天大光,到了午“马”时,称午时三刻,到了申“猴”时,称日落为申,到了吃晚饭和准备睡觉时,称坐戍“狗”,睡亥“猪”。
过去没有时钟,以点线香测时,一根线香要烧2个小时,等于燃一更,专门有人打更鼓,烧完一根香敲一锤,烧完二支香,敲二锤,敲到四更,这样人们才知道晚上到了什么时候。
为什么老鼠称子?因为夜深人睡,老鼠开始活动,偷吃东西,为什么猪称懒猪,它又不劳动,人吃晚饭前还要先喂它,比人还先睡,呼噜一大个。这些都是前人总结的经验,我们现在还是有用之鉴。
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,我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在以前,天文与气象的科学发展还不是那么发达的时候,没有天气预报来每天或者按时为人们通报天气的变化。而靠天吃饭的劳动人民,依靠着老祖宗总结的民间方法来预测田地里的收成好坏、甚至可能会发生的天灾。
有一种民间测量月球轨位的土办法,月球轨位过于偏南或偏北都会表现在月影的长度上。也就是在每年正月十五的半夜子时,人们会在地上竖起一根扁担或木杆,根据测量出来的月光下扁担或木杆投影的长度,预测今年的收成会是怎样的光景:
- 如果月影的长度是一到两寸的话,当年会闹灾荒;
- 三到四寸的话,收成会减半;
- 五到六寸的话,会是个丰收年;
- 七到八寸的话,会闹洪灾。
- 这也就是“一二人烟散,三四持一半,五六风光年,七八水来淹”的由来及解意。
别看方法看似简单,但其实里面不仅凝聚着老祖宗的智慧,而且还有一定的天文知识科学根据。只是这种方法也有着风险,如果正月十五那晚见不到月亮怎么办呢?
不过,随着时代的变化,如今的天气预报可以进行12小时、24小时甚至72小时等更长时间的预测,根据卫星云图、气象图等科学地观测,将各种天气的可能变化随时发布,并且通过网络各种app平台、电视、广播等不同媒体进行播报,确保第一时间发送。同时,还有一些关于空气质量状况、舒适度、晨练指数等温馨提示,可以更加方便地为各种不同人群提供天气信息。
以上就是我对“一二人烟散,三四持一半”的回答,如果你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,欢迎随时留言。
每天的柴米油盐让我们对琐碎繁杂的厨事早就没有了“若如初见”的感觉,但可是然而but,“不计得失、浑然忘我、乐在其中”依然是我们每天的不懈追求。我是趴窗看雨的小龟,爱生活、爱美食,和你一起分享食物的美味和故事,喜欢我就~关注!~点赞!~支持我吧~-~
到此,以上就是对于通光散是什么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通光散是什么药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